新型纤维潜力大:我国自然资源丰富,产量优势明显,2020年,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,800万吨,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在50%以上,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%以上。但是,化学纤维加工所需的上游石化材料部分依赖进口,未来随着石化材料国产化项目的落地,下游化纤加工行业或将受益。此外,纤维是纺织品的质地和功能的基础,创新开发纤维材料大有可为。简单的比如纤维加工工艺可以对原有纤维改性,脱磷片处理可改善羊毛毡缩的缺点,使其可机洗,纤维开发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差别化、多功能、可持续、高性能的纤维,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性能纤维自给率。
纺纱同质性严重,工艺流程待创新:纺纱环节距离上游原材料环节近,纺纱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占比高,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大,而且纺纱机器设备成熟、自动化程度较高,纱线产品同质化程度较为严重。机遇上,纺纱工艺仍待持续创新,比如涡流纺纱可纺制出高蓬松感纱,赛络纺可以使得毛纱更轻薄等,开清、梳棉、并条、粗纱、细纱等全流程自动化、连续化以及生产过程智能化仍有提升空间。
功能性面料价值高:面料研发的技术壁垒较高,是纺织制造产业链上价值最高的环节之一。行业层面上,虽然仍有许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,但是已有部分企业凭借优秀的创新织造工艺和面料设计开发能力,并通过布局功能性面料提升了其产品附加值。
制衣高度依赖人力,与需求端共成长:由于服装的质地较软,其裁剪、缝制、熨烫、包装等工序高度依赖于人工,在东南亚、南亚地区的低劳动力成本和税收等比较优势下,制衣环节向外转移的趋势难以逆转。因此,对企业而言,海外产能布局是顺应趋势、减少成本的重要机遇。此外,从下游需求角度看,运动服饰、弹性服饰、内衣等均是成长性较高的行业,从而可以将机遇反哺给上游制衣行业。
制鞋高度依赖人力,专注功能性和舒适性:与制衣类似,制鞋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,向东南亚、南亚转移的趋势难以逆转,海外产能布局是大势所趋。此外,运动鞋面的可持续性、功能性、舒适性创新,防震片及底台的性能提升是重要机遇。
印染环保要求高,产品多样化:其是纺织业中最典型的高耗能、高污染行业,热、电、水等能源成本占比高,烧毛、退浆等环节均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,废水COD值高、色度深、碱性大。因此,政策端对印染行业企业准入、能源耗用标准、废水排放等要求已持续多年。绿色制造既是印染企业的底线,也是环保投入力度高、成果显著的印染企业的机遇。此外,除了传统的坯布染色外,纤维染色、纱线染色是多样化的细分产业,其相对坯布染色耗水量更小,且色彩更丰富和立体,在高端纺织品领域用途广泛。
辅料灵活快反,降本增效:辅料如钮扣、拉链等是成衣不可或缺的部分,但其单价值低,搭配成衣不同的风格颜色,辅料品类多,而且为了配合成衣交付有交期短、生产灵活等要求,因此,通过智能制造降本增效,以及一站式服务整合供应链缩短交期是辅料企业的重要机遇。
高端纺织机械有待发展: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,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%以上,普通的针织、成衣机械基本实现全面国产化,但部分核心的高端技术仍然被德、日等国掌握,仍有10项纺织装备与零部件依赖进口。所以,其机遇仍在于发展关键纺织装备和技术,如全自动穿经机、高速数码直喷印花机等高端设备。